因為歷史的原因,許多藥材都有一個十分接地氣的名字,比如民間經(jīng)常用到的草藥叫鵝不食草,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帶花全草,有祛風,散寒,勝濕,去翳,通鼻塞的功效,鵝不食草別名,食胡荽、野園荽、雞腸草、鵝不食、地芫荽、鵝不食草是一味中藥,具有祛風,散寒,勝濕,去翳,通鼻塞功效,可治療感冒,寒哮,喉痹,百日咳,痧氣腹痛,阿米巴痢,瘧疾,疳瀉,鼻淵,鼻息肉,目翳澀癢,臁瘡,疥癬,跌打等癥,關于中藥鵝不食草功效的的傳說是什么?
相傳,過去有一個農(nóng)家孩子,自幼患鼻炎,常年鼻塞流黃膿鼻涕。孩子家里養(yǎng)了一群鵝,一天,他趕著鵝群到山邊吃草,餓壞了的鵝群見草就吃,惟獨一種又鮮又嫩的青草,卻一口都不吃。小孩覺得很奇怪,用竹竿把鵝群趕到那種青草旁,鵝群低頭聞聞就跑開了,小孩感到更加好奇,拔了一株草聞了一會,忽然小孩覺得鼻頭發(fā)癢,連打了幾個噴嚏,鼻子頓時通了,此后也沒有再鼻塞、流膿涕了。因為鵝不肯吃這種草,人們就給它取名“鵝不食草”。
本品辛散溫通,能發(fā)散風寒,但藥力較弱,一般風寒感冒較少選用。因其長于通鼻竅,故主要用于風寒感冒而見鼻塞、流涕、頭痛者,可與細辛、白芷、蒼耳子等藥配伍。 本品辛溫升散,入肺經(jīng),能通肺竅,利鼻氣。
古方多以本品塞于鼻內(nèi),治療鼻瘜肉以及鼻淵鼻塞、頭痛?,F(xiàn)代臨床多用于鼻炎包括急性鼻炎、慢性單純性鼻炎、肥厚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等,經(jīng)鼻腔給藥,劑型多種,單用有效?;蚺湮樯n耳子、辛夷、白芷等散風寒、通鼻竅藥內(nèi)服,治療鼻塞不通屬于風寒所致者。若偏于風熱者,可與薄荷、黃芩、野菊花等藥同用。本品兼能化痰、止咳、平喘,因性偏辛溫,治療咳嗽痰多,較宜于寒痰所致者??膳湮槁辄S、細辛、百部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