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朝鮮、印度等地,分布著一種叫做石韋的植物,它并不是普通的植物,它還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石韋為水龍骨科、石韋屬中型附生蕨類植物,植株可達30厘米。其性味甘、苦,微寒。入肺、膀胱經。有利水通淋、清肺泄熱等作用。能清濕熱、利尿通淋、治刀傷、燙傷、脫力虛損。橫走根狀莖,鱗片披針形,葉遠生,干后革質,上面灰綠色,孢子囊群近橢圓形,初時為星狀淡棕色,成熟呈磚紅色。附生于低海拔林下樹干上,或稍干的巖石上,海拔100~1800米。面我們來詳細認識下中藥石韋。
中型附生蕨類,植株通常高10-30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長漸尖頭,淡棕色,邊緣有睫毛。葉遠生,近二型;葉柄與葉片大小和長短變化很大,能育葉通常遠比不育葉長得高而較狹窄,兩者的葉片略比葉柄長,少為等長,罕有短過葉柄的。不育葉片近長圓形,或長圓披針形,下部1/3處為最寬,向上漸狹,短漸尖頭,基部楔形,寬一般為1.5-5厘米,長(5)10-(20)厘米,全緣,干后革質,上面灰綠色,近光滑無毛,下面淡棕色或磚紅色,被星狀毛;能育葉約長過不育葉1/3,而較狹1/3-2/3。主脈下面稍隆起,上面不明顯下凹,側脈在下面明顯隆起,清晰可見,小脈不顯。孢子囊群近橢圓形,在側脈間整齊成多行排列,布滿整個葉片下面,或聚生于葉片的大上半部,初時為星狀毛覆蓋而呈淡棕色,成熟后孢子囊開裂外露而呈磚紅色。
石韋可以治療支氣管哮喘,需4~9歲每日用石韋全草5錢,10~15歲1兩,16歲以上1.5兩。每兩加水1000毫升,煎成300毫升,趁熱加入冰糖1兩,分3次服,3天為一療程。觀察11例,服藥后喘息消失者7例,減輕者2例,無改變者2例。多數在服藥的當天哮喘癥狀即開始平息,其他癥狀于次日或第3天消失,但停藥后往往仍有復發(fā),復發(fā)時間最短者為2周。復發(fā)時再用同法治療,仍然有效。石韋治療慢性氣管炎,曾采用廬山石韋單味煎劑、沖劑、提純石韋"410"糖漿及復方廬山石韋沖劑進行臨床觀察,均取得不同程度療效,其中以石韋"410"糖漿的效果較為滿意。
用有柄石韋全草,壓榨去毛及孢子,水煎制成糖漿。第1~4日,按每天含生藥1兩分3次服。第5~10日,每天劑量加倍。第11~15日照第1~4日劑量服。治療50歲以上的重癥患者12例,其中喘息型8例,有效5例,基本治愈2例,顯效1例,進步2例;單純型4例,僅有1例顯效。說明石韋糖漿對喘息型患者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