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大家得病了,吃過西藥后,都喜歡再喝點中藥調(diào)理調(diào)理,其中我們也許會聽過羊紅膻這個中藥藥名,《全國中草藥匯編》對其描述:溫中散寒,治克山病,心悸,氣短,咳嗽,羊紅膻,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羊紅膻的根或全草,分布于華北地區(qū)、中原、內(nèi)蒙古及東北各地,具有溫中散寒,健脾益氣,養(yǎng)心安神,止咳祛痰之功效,常用于克山病,心悸,氣短,咳嗽,那么大家知道羊紅膻圖片什么樣子嗎?
羊紅膻根呈圓錐形,不分枝,表面土黃色,有縱皺。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莖直立,莖下部,四棱形,上部圓柱形。有時可見果,為卵狀長圓形雙懸果。氣特異,有羊膻味;味辛、辣。
羊紅膻,又名缺刻葉茴芹。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長圓錐形,長5-15厘米,徑0.3-1厘米。莖直立,有細(xì)條紋,密被短柔毛,基部有殘留的葉鞘纖維束,上部有少數(shù)分枝?;~和莖下部葉有柄,長5-20厘米,被短柔毛;葉片輪廓卵狀長圓形,長4-17厘米,寬2-6厘米,1回羽狀分裂,小羽片3-5對,有短柄,至近無柄,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4厘米,寬0.5-2厘米,基部楔形或鈍圓,邊緣有缺刻狀齒或近于羽狀條裂,表面有稀疏的柔毛,背面和葉軸上密被柔毛。
莖中部,葉較基生葉小,葉柄稍短,葉片與基生葉相似,或為2回羽狀分裂,末回裂片線形;莖上部,葉較小,無柄,葉鞘長卵形或卵形,邊緣膜質(zhì);葉片羽狀分裂,羽片2-3對,或3裂,裂片線形。無總苞片和小總苞片;傘輻10-20,長2-3厘米,纖細(xì),不等長;小傘形花序有花10-25;無萼齒;花瓣卵形或倒卵形,白色,基部楔形,頂端凹陷,有內(nèi)折的小舌片;花柱基圓錐形,花柱長約為花柱基的2倍或更長。果實長卵形,長約3毫米,寬約2毫米,果棱線形,無毛;每棱槽內(nèi)油管3,合生面油管4-6;胚乳腹面平直?;ü?-9月。
心悸失眠,胸悶氣短時,羊紅膻養(yǎng)心安神,通心脈,養(yǎng)氣血,用治心氣不足,心悸怔忡,虛煩不眠、氣短乏力,胸悶塞之癥,常與炙甘草、桂枝、酸棗仁等同用,或單用亦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