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梔子具有護肝、利膽、降壓、鎮(zhèn)靜、止血、消腫等作用,在中醫(yī)臨床常用于治療黃疸型肝炎、扭挫傷的作用,那么,如何鑒別炒梔子呢?
如何鑒別炒梔子
植物形態(tài)鑒定:常綠灌木,高0.5~2m。枝圓柱形,灰色。葉對生或3葉輪生,革質,長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 形,長5~14cm,寬2~7cm,全緣,側脈纖細,明顯;葉柄短;托葉鞘狀,膜質。花單生于枝頂,芳香,花梗短;萼管倒圓錐形,有棱,裂片線形;花冠未 開放時成旋卷形排列,花開時成高腳杯狀,6~7裂,初為白色,后變?yōu)槿辄S色;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shù),著生于花冠喉部;子房1室。果實卵形,黃色,有翅狀縱棱 6~8條。種子多數(shù)?;ㄆ?~7月,果期8~11月。
藥材性狀鑒定:本品呈長卵圓形或橢圓形,長1.5~3.5cm,直徑1~1.5cm。表面紅黃色或棕紅色,具 6條翅狀縱棱,棱間常有1條明顯的縱脈紋,并有分枝。頂端殘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殘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澤;內表面色較淺,有光澤,具2~3條隆起 的假隔膜。種子多數(shù),扁卵圓形,集結成團,深紅色或紅黃色,表面密具細小疣狀突起。氣微,味微酸而苦。
藥材顯微鑒定:本品粉末紅棕色。果皮石細胞類長方形,果皮纖維細長,梭形,直徑約10μm,長約至 110μm,常交錯、斜向鑲嵌狀排列;含晶石細胞類圓形或多角形,直徑17~31μm,壁厚,胞腔內含革酸鈣方晶,直徑約8μm。種皮石細胞黃色或淡棕 色,長多角形、長方形或形狀不規(guī)則,直徑60~112μm,長至230ym,壁厚,紋孔甚大,胞腔棕紅色。草酸鈣簇晶直徑19~34μm。
生境分布:生于溫暖地區(qū)的山坡雜木林中。分布于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云南、貴州、四川等省區(qū)。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常見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