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的主要成分
檳榔含生物堿0.3%~0.6%,縮合鞣質(zhì)15%, 脂肪14 %及檳榔紅色素(Areca red)。生物堿主要為檳榔堿(Arecoline), 含量為0.1%~0.5%;其余有檳榔次堿(Arecaidine, 即Arecaine)、去甲基檳榔次堿(Guvacine)、去甲基檳榔堿(Guvacoline)、檳榔副堿(Arecolidine)、高檳榔堿(Homoarecoline)等。生檳榔含生物堿量比制品為高。
檳榔含脂肪油14%, 檳榔油的組成脂肪酸為: 月桂酸(Lauric acid)19.5%,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46.2%,棕櫚酸(Palmitic acid)12.7%,硬脂酸(Stearic acid)1.6%,癸酸(Capric acid)0.3%, 油酸(Oleic acid)6.2%, 亞油酸(Linoleic acid)5.4%,十二碳烯酸(Dodecenoic acid)0.3%,十四碳烯酸(Tetradecenoic acid)7.2%。
檳榔所含自由氨基酸中脯氨酸(Proline)超過15%, 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和精氨酸(Arginine)超過10%, 檳榔成熟則非蛋白氮含量減少。
檳榔內(nèi)胚乳(Endosperm)含兒茶精(Cate- chin)、花白素(Leucoanthocyanidin)及其聚合物。
檳榔的作用
①驅(qū)蟲作用
檳榔堿是有效的驅(qū)蟲成分。對豬肉絳蟲有較強(qiáng)的癱瘓作用,使全蟲各部都癱瘓,對牛肉絳蟲則僅能使頭部和未成 熟節(jié)片完全癱瘓,而對中段和后段的孕卵節(jié)片則影響不大。體外試驗對鼠蟯蟲也有麻痹作用。檳榔堿對蛔蟲也可使之中毒而對鉤蟲則無影響。檳榔與雄黃、肉桂、阿魏混合的煎劑給小鼠灌服,對血吸蟲的感染有一定的預(yù)防效果,但與萱草根、黃連及廣木香一起用于治療小鼠血吸蟲病則無效。
②抗真菌、病毒作用
水浸液在試管內(nèi)對堇色毛癬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煎劑和水浸劑對流感病毒甲型某些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抗病毒作用可能與其中所含鞣質(zhì)有關(guān)。
③對膽堿受體的作用
檳榔堿的作用與毛果蕓香堿相似,可興奮M-膽堿受體引起腺體分泌增加,特別是唾液分泌增加,滴眼時可使瞳孔縮小,另外可增加腸蠕動、收縮支氣管、減慢心率,并可引起血管擴(kuò)張,血壓下降,兔應(yīng)用后引起冠狀動脈收縮。1%溶液用于青光眼可降低眼壓,但作用持續(xù)較短,且對角膜有明顯的刺激性。由于增加暢蠕動,促使被麻痹的絳蟲排出。也能興奮N-膽堿受體,表現(xiàn)為興奮骨骼肌、神經(jīng)節(jié)及頸動脈體等。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也有擬膽堿作用,貓靜脈注射小量檳榔堿可引起皮層驚醒反應(yīng),阿托品司減少或阻斷這一作用。
④其他作用
小鼠皮下注射檳榔堿可抑制其一般活動,對氯丙嗪引起活動減少及記憶力損害則可改善。已證明檳榔中含有對人的致癌質(zhì)。平時嚼食檳榔者有味覺減退,食欲增進(jìn),牙齒易動搖,腹瀉少,咽痛者也少并可治腹痛,可能是由于其中含有大量鞣質(zhì)之故。此外食檳榔者腸寄生蟲少,口渴的感覺少,可能與檳榔堿的作用有關(guān)。
亦有實驗表明:檳榔對小鼠胚胎有一定毒性,可延緩胎鼠的發(fā)育,特別是未經(jīng)加工的檳榔影響更甚。連續(xù)服用檳榔可增強(qiáng)致癌物質(zhì)4-硝基喹啉-1-氧化物和芴基乙酰胺引起大鼠的癌變作用。
用藥禁忌
本品緩瀉,并易耗氣,故脾虛便溏或氣虛下陷者忌用;孕婦慎用。
氣虛下陷者禁服。
[2]據(jù)臨床觀察,檳榔常見的副作用為惡心嘔吐(20-30%)、腹痛、頭昏與心慌,冷服可減少嘔吐。極少數(shù)會出現(xiàn)消化性潰瘍并發(fā)嘔血。過量服用檳榔堿可引起流涎、嘔吐?;杷c驚厥,如系內(nèi)服引起者,可用高錳酸鉀洗胃,并注射阿托品以解毒。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5g,單用殺蟲,可用60—120g;或入丸、散。生用力佳,炒用力緩;鮮者優(yōu)于陳久者。
藥材炮制
檳榔-中藥材藥用部分
⒈檳榔:揀去雜質(zhì),以清水浸泡,按氣溫情況換水,至泡透為止,撈起,切片,晾干。或取揀凈的檳榔打碎如豆粒大,亦可。
⒉炒檳榔:取檳榔片置鍋中,文火炒至微微變色,取出,放涼。
⒊焦檳榔:用武火把檳榔片炒至焦黃色時,噴灑清水,取出,放涼。
⒋《雷公炮炙論》:欲使檳榔,先以刀刮去底,細(xì)切,勿經(jīng)火,恐無力效。若熟使,不如不用。5.《本草述》:檳榔急治生用,經(jīng)火則無力。緩治略炒或醋煮過。
臨床應(yīng)用
1.治療姜片蟲病
治愈率自47.2-90%以上不等。一般服藥后1-3小時即可排出蟲體。最快者為15-40分鐘。藥物制備與用法大體與治療絳蟲病相同。除采用單味煎劑外,尚有配合烏梅、甘草使用的。如配合黑丑研末內(nèi)服,其療效優(yōu)于單味煎劑。
2.治療鞭蟲病
檳榔切片或打碎,取100g,加水500ml浸漬12小時以上,再煎至100-200ml,分成2-3等份于清晨空腹時分次服下,以防嘔吐。服藥前1日先服硫酸鎂20-30g,服藥后經(jīng)3小時不瀉者可再服硫酸鎂1次。也有主張服藥前后不服瀉劑的。服藥1次無效者,5日后可再服1次。根據(jù)20例大便復(fù)查結(jié)果,其中轉(zhuǎn)陰者占13例。另報告2例均治愈。
3.治療蟯蟲病
報告的少數(shù)病例(3例)均獲治愈,而多數(shù)病例(71例兒童),治愈率僅占38%,且反應(yīng)較多;更有報告24例兒童治療結(jié)果無1例治愈。用法:成人用3-4兩;兒童5-7歲用25-30克。水煎清晨空腹1次服,3日后再服1次。
4.治療鉤蟲病
報告的療效很不一致。有效率一般在55%或以上,最高的達(dá)91%,低的為32%。認(rèn)為檳榔煎劑對于四氯乙烯無效病例更有卓效。用檳榔子制備煎劑才能奏效,用檳榔片則無效。但也有不少報告指出,無論檳榔子或片、煎劑,對于驅(qū)除鉤蟲均無效果或效果極差。檳榔用量一般為100-125g。檳榔煎液加糖調(diào)味可防止發(fā)生惡心、嘔吐等副作用。肝臟有實質(zhì)病變,肝功能減退時不宜服用。
5.治療蛔蟲病
有效率為40-68%。大多數(shù)于服藥后24小時內(nèi)排蟲。用法:以新鮮檳榔切片作煎劑,14歲以上用60-90g,10-13歲5Og,7-9歲40g。煎液可1次服完,或分3次于半小時內(nèi)服完。據(jù)觀察,1次服的效果較分次服者為佳,但易引起嘔吐。服藥后數(shù)小時服用硫酸鎂 1劑,可提高療效。
6.治療青光眼
用檳榔片制成 1∶1滴眼液,每5分鐘滴1次,共6次;隨盾30分鐘1次,共3次;以后按病情每2小時滴1次。眼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后,每日滴2-3次,每次1-2滴,以防復(fù)發(fā)。對急慢性青光眼有縮瞳、降眼壓作用。控制眼壓效果較毛果蕓香堿為優(yōu),而縮瞳作用比毛果蕓香堿維持時間短。刺激性較毛果蕓香堿稍大,一般點藥后均有輕度疼痛和結(jié)膜充血,幾分鐘后可完全消失。
檳榔藥方選錄
1.治寸白蟲:檳榔二七枚.治下篩.水二升半 先煮其皮 取一升半 去滓納末 頻服 暖臥 蟲出.出不盡 更合服 取瘥止.宿勿食 服之.(《千金要方》)
2.治小兒寸白蟲久不愈:檳榔二枚(為末) 豬牙皂角三梃(燒) 苦楝子五枚(為末).上件藥 同研為散.每服 空心煎苦楝根皮湯調(diào)下半錢.(《圣惠方》檳榔散)
3.治諸蟲在臟 久不瘥者:檳榔半兩(炮)為末.每服二錢 以蔥、蜜煎湯調(diào)服一錢.(《圣惠方》)
4.治蛔蟲攻痛:檳榔二兩.酒二盞 煎一盞 勻二次服.(《食物本草》)
5.治食積滿悶成痰涎嘔吐:檳榔、半夏、砂仁、蘿卜子、麥芽、干姜、白術(shù)各二錢.水煎服.(《方脈正宗》)
6.治心脾疼:高良姜、檳榔等分(各炒).上為細(xì)末.米飲調(diào)下.(《百一選方》)
7.治脾胃兩虛,水谷不能以時消化,腹中為脹滿痛者:檳榔100克,白術(shù)150克,麥芽100克,砂仁50克。俱炒燥為末。每早服三錢,白湯調(diào)服。(《方脈正宗》)
8.治傷寒發(fā)汗或下后痞滿,或成寒實結(jié)胸,氣塞不通:檳榔二個(一生一煨)。細(xì)末。酒二盞,煎一盞四,分作兩服,溫飲之。兼治蛔厥,心腹刺痛。(《傷寒總病論》檳榔散)
9.治大小便不通,亦治腸胃有濕,大便秘澀:檳榔至大者半枚。用麥門冬煎水磨5克,重湯燙熱服之。(《普濟(jì)方》檳榔散?!毒V目》以本方治"血淋作痛")
10.治干霍亂,上氣沖急,欲悶絕,大小便不通:檳榔七枚。銼,粗搗篩。每服25克,水一盞,童子小便半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再。(《圣濟(jì)總錄》檳榔湯)
11.治下痢膿血,里急后重,日夜無度:芍藥50克,當(dāng)歸25克,大黃、黃芩、黃連、木香各7.5克,檳榔一錢。為末。每服15~25克,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未止,再服,不后重則止。(《素問病機(jī)保命集》導(dǎo)氣湯)
12.治脾、肺、腎三臟受傷,水氣不化,積為腫滿,漸成喘急,不能偃臥者:檳榔15克,白芍藥(炒)、茯苓、豬苓、澤瀉、車前子各10克,肉桂5克。水煎服。(《方脈正宗》)
13、治腳氣累發(fā),漸成水腫不消: 大腹子。 滾湯磨汁半盞,食前服,日二次。服二月。 (《本草匯言》)
14、治痰涎: 檳榔為末。 白湯點(服)5克。(《御藥院方》)
15、治醋心: 檳榔200克,橘皮100克。細(xì)搗為散。空心,生蜜湯下方寸匕。(《梅師集驗方》)
16、治烏癩: 大腹生者二枚,如無生者,干者亦得,用皮全者,勿令傷動。以酒一升浸,緩火熬令酒盡藥干,搗羅為末,煉臘月豬膏,調(diào)和如膏敷之。 (《圣濟(jì)總錄》大腹子膏)
17、治小兒頭瘡,積年不瘥: 檳榔水磨,以紙襯,曬干,以生油調(diào)涂之。 (《圣惠方》)
18、治口吻生白瘡: 檳榔二枚。燒灰細(xì)研,敷瘡上。(《圣惠方》)
19、治盯耳出膿: 檳榔研末吹之。 (《鮑氏小兒方》)
20、治丹毒從臍上起黃腫: 檳榔,為末,醋調(diào)涂。 (《續(xù)本事方》)
21、治金瘡: 白檳榔、黃連少許,為末敷之。(《經(jīng)驗方》)
22、治陰毛生虱: 檳榔煎水洗。 (《本草備要》)
1. 小兒蟲積腹痛者,可與鶴虱、苦楝根等同用。
2. 蟲積腹痛,消化不良者,可與神曲、麥芽、使君子等配伍。
3. 情志失調(diào),氣逆喘急,胸膈滿悶,不思飲食者,可與沉香、烏藥、人參磨汁服。
4. 水濕壅盛,癥見遍身水腫,呼吸喘急,二便不利者,可與羌活、澤瀉、商陸等配伍。
5. 寒濕痰飲而致瘧疾常發(fā)者,每與常山、草果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