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腹皮是一種中藥,也是一種我們平時(shí)的時(shí)候可能會(huì)用到的中藥,只是大家平時(shí)的時(shí)候不太了解或是不注意而已,一般主要是和別的中藥一起搭配著進(jìn)行使用,不同的配方功效也是不同的。
大腹皮的簡介
【別名】:檳榔皮、檳榔殼大腹毛、茯毛、檳榔衣、大腹絨
【藥材類別】:果實(shí)/種子類
【性味】:味辛;性微溫。
①《開寶本草》:微溫,無毒。
②《綱目》:辛,微溫,無毒。
【歸經(jīng)】:入脾、胃、大小腸經(jīng)。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脾二經(jīng)。
②《藥品化義》:入脾、肺、胃、大小腸五經(jīng)。
【入藥部分】: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果皮。
【產(chǎn)地和分布】:我國福建、臺(tái)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有栽培。主產(chǎn)于廣東、海南、云南、臺(tái)灣、廣西、福建。
【形態(tài)特征】:檳榔,喬木,高10-18m;不分枝,葉脫落后形成明顯的環(huán)紋。羽狀復(fù)葉,叢生于莖頂端,長1.3-2m,光滑,葉軸三棱形;小葉片披針狀線或線形,長30-70cm,寬2.5-6cm ,基部較狹,頂端小葉愈合,有不規(guī)則分裂。花序著生于最下一葉的基部,有佛焰苞狀大苞片,長倒卵形,長達(dá)40cm,光滑,花序多分枝;花單性同株;雄花小,多數(shù),無柄,緊貼分枝上部,通常單生,很少對(duì)生,萼片3,厚而細(xì)小,花瓣3,卵狀長圓形,長5-6mm,雄蕊6,花絲短小,退化雌蕊3,絲狀;雌花較大而少,無梗,著生于花序軸或分枝基部,萼片3,長圓狀卵形,長12-15mm。堅(jiān)果卵圓形或長圓形,長5-6cm,花萼和花瓣宿存,熟時(shí)紅色。每年開花 2次,花期3-8月,冬花不結(jié)果;果期12月至翌年6月。
大腹皮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diào)敷。
大腹皮的功效與作用
下氣寬中;行水消腫。主胸腹脹悶;水腫;腳氣;小便不利。用于濕阻氣滯,脘腹脹悶,大便不爽,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
①《日華子本草》:下一切氣,止霍亂,通大小腸,健脾開胃,調(diào)中。
②《開寶本草》:主冷熱氣攻心腹,大腸壅毒,痰膈,醋心。并以姜鹽同煎,入疏氣藥良。
③《綱目》:降逆氣,消肌膚中水氣浮腫,腳氣壅逆,瘴瘧痞滿,胎氣惡阻脹悶。
④《本草再新》:瀉肺,和胃氣,利濕追風(fēng),寬腸消腫,理腰腳氣,治瘧疾瀉痢。
大腹皮附方
①治腳氣,腫滿腹脹,大小便秘澀:大腹皮一兩(銼),檳榔一兩,木香半兩,木通二兩(銼),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桑根白皮二兩(銼),牽牛子二兩(微炒)。上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蔥白二七寸,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以利為度。(《圣惠方》)
②治男子?jì)D人脾氣停滯,風(fēng)濕客搏,脾經(jīng)受濕,氣不流行,致頭面虛浮,四肢腫滿,心腹膨脹,上氣喘急,腹脅如鼓,繞臍脹悶,有妨飲食,上攻下疰,來去不定,舉動(dòng)喘乏:五茄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上為粗末。每眼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熱服之,不拘時(shí)候。切忌生冷油膩堅(jiān)硬等物。(《局方》五皮散)
③治漏瘡惡穢:大腹皮煎湯洗之。(《仁齋直指方》)
拓展閱讀:注意事項(xiàng)
氣虛體弱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