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茶又叫做兒茶膏,孩兒茶,是一種多年生木本植物,株高大約為六米到十米左右,是一種常用中草藥材。莢果呈帶狀,長約五至十二厘米,花色呈淡黃色或是白色。花期大約為四個月左右。在我國的云南,海南等氣候濕潤的地區(qū)廣泛種植,兒茶的功效和作用都十分顯著。
兒茶的簡介
【名稱】:兒茶
【別名】:兒茶膏、孩兒茶、黑兒茶
【藥材類別】:其他
【性味】:苦、澀,微寒。
【歸經(jīng)】:歸心、肺經(jīng)。
【入藥部分】:為豆科金合歡屬植物兒茶樹的干枝加水煎汁濃縮而成的干浸膏。
【產(chǎn)地和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地區(qū),海南島有栽培。
【形態(tài)特征】:兒茶為落葉小喬木,高6-13m。樹皮棕色,常成條狀薄片開裂,但不脫落;小技被短柔毛。二回羽狀復(fù)葉,互生,長6-12cm;托葉下常有一對扁平、棕色的鉤狀刺或無;總?cè)~柄近基部及葉軸頂部數(shù)對羽片間有腺體;葉軸被長柔毛;羽片10-30對;小葉20-50對,線形,長2-8mm,寬1-1.5mm,葉緣被疏毛??偁罨ㄐ蛞干?萼成簡狀,上部5裂,有疏毛;花瓣5,黃色或白色,披針形或倒被針形,為萼長的2-3倍,被疏毛;雄蕊多數(shù),花絲分離,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長卵形,花柱細長。莢果帶狀,長5-12cm,寬l.8cm,棕色,有光澤,開裂,柄長3-7mm,先端有喙尖,紫褐色。種子3-10顆。花期4-8月,果期9月至翌。
兒茶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化痰,斂瘡止血。用于肺熱咳嗽,咯血,腹瀉,小兒消化不良;外用治瘡瘍久不收口,皮膚濕疹,口瘡,扁桃體炎。
1.《醫(yī)學入門》:消血,治一切瘡毒。
2.《本草正》:降火生津,清痰涎咳嗽,治口瘡喉痹,煩熱,止消渴,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濕熱痢血,及婦人崩淋,經(jīng)血不止,小兒疳熱,口瘡,熱瘡,濕爛諸瘡,斂肌長肉,亦殺諸蟲。
3.《本草備要》:涂陰疳痔腫。
4.《本草求真》:治時行瘟瘴。
5.《藥材資料匯編》:療火傷,消炎定痛。治眼結(jié)膜、鼻腔、口腔等炎癥。
選方
1.消痰:兒茶、薄荷葉、細茶。為末蜜丸。飯后含化三、五粒。(《本草述》)
2.治咳嗽:兒茶二兩,細辛四錢,豬膽一個。前二味藥共研末,取膽汁煉熟,三味藥共為丸,每丸重一錢。每日四次,每次一丸,空腹含化。(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3.止血:煅龍骨、象皮、陳石灰、老松香、降香末、血竭、兒茶、白及末等分。共為細末,研至無聲,撒于瘡口。(《實用正骨學》)
4.治牙疳口瘡:孩兒茶、硼砂等分。為末搽。(《綱目》)
5.治走馬牙疳:孩兒茶、雄黃、貝母等分。為末,米泔漱凈搽之。(《積德堂經(jīng)驗方》)
6.治急性扁桃體炎:兒茶、柿霜各三錢,冰片二分,枯礬二錢。共研細粉,用甘油調(diào)成糊狀,涂抹患處。(《全展選編·耳鼻咽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