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明砂,本品為少常用中藥,原名天鼠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中品,"日華本草"稱夜明砂。夜明砂是為蝙蝠科動物蝙蝠等多種蝙蝠的干燥糞便。其功用主治是清熱明目,散血消積。治青盲雀目,內(nèi)外障翳,瘰疬,疳積,瘧疾。
藥名:夜明砂
漢語拼音:ye ming sha
英文名:Bat Dung
功效分類:清肝明目藥;散瘀消積藥。
科屬分類:蝙蝠科。
別名:天鼠屎、鼠法、石肝、黑砂星、檐老鼠屎
性味:味辛;性寒。
歸經(jīng):肝經(jīng)。
功能:清肝明目;散瘀消積
主治:青盲;雀目;目赤腫痛;白晴溢血;內(nèi)外翳障;小兒疳積;瘰疬;瘧疾。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布包,3-10g;或研末,每次1-3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涂。
生態(tài)環(huán)境:
1、棲息于屋檐、房梁、石縫、巖洞或樹洞中。白天休息,黃昏或清晨活動覓食,以雙翅目紫蟲為食。
3、棲息于屋檐或古老房屋中。
4、棲息于山洞、樹洞或房屋頂樓內(nèi),獨居。食昆蟲。
5、棲息于山洞、巖洞、樹洞中。多為小群棲居。
6、群棲于洞穴或廢舊的坑道內(nèi)。每群上百只甚至數(shù)百只。多在洞頂以后足爪鉤住縫隙或突出物而作倒持姿勢停息。哺乳其母體腹部長出兩條皮膜帶(育兒帶)緊緊捆住幼仔陰謀詭計止滑脫,此為本種動物最特殊的保持適應性特征。
7、群棲于山洞之中,以昆蟲為食。
資源分布:
1、分布于東北、華北及甘肅、福建、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2、分布于吉林、內(nèi)蒙古、福建、四川等地。
3、全國各地均有分布。4.分布于吉林、黑龍江、河北、甘肅、青海、四川等地。
5、分布于河北、山東、浙江、福建、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6、分布于長江流域及以南各地。
7、分布于吉林、山西、陜西、山西、陜西、山東、四川、云南等地。
藥材基源:為蝙蝠科動物蝙蝠、大管鼻蝠、普通伏翼、大耳蝠、華南大棕蝠、蹄蝠科動物大馬蹄蝠及菊頭蝠科動物馬鐵菊頭蝠等的糞便。
采收儲藏:全年均可采,以夏季為宜。從山洞中鏟取,除去泥土,揀去雜質(zhì),曬干。
炮制方法:揀凈雜質(zhì),簸去泥砂,或漂洗后曬干?!毒V目》:凡采得以水淘去灰上惡氣,取細砂曬干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