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狀區(qū)別
南沙參是桔???,質(zhì)地空疏。南沙參呈長圓柱形或長圓錐形,根頭部較粗,向下漸細,稍彎或扭轉(zhuǎn),偶有分枝,長7-27厘米,直徑0.8-3厘米。蘆頭長短粗細不等,一般1-3個。表面黃色或淺棕色,根上部有深陷橫紋,如蚯蚓體表橫紋,下部有淺縱溝槽及縱皺紋,并有深色突起及須根疤痕。體輕,質(zhì)松泡,易折斷,斷面不平坦,黃白色,多裂隙,狀如海棉。無臭,味微甘。
北沙參是傘形科,質(zhì)地堅實。北沙參呈細長圓柱形,偶有分枝,長15-45cm,直徑0.4-1.2cm;頂端常留有棕黃色根莖殘基,上端稍細,中部略粗,下部漸細;表面淡黃白色,粗糙,偶有殘存外皮,全體有細縱皺紋或縱溝,并有棕黃色點狀細根痕;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皮部淺黃白色,木部黃色。帶皮生曬者,外皮淡棕色,斷面白色粉性;氣特異,味微甘。
2、功效作用區(qū)別
南沙參含生物堿、揮發(fā)油等,具有降低體溫、鎮(zhèn)痛、強心等作用。適用于脾肺氣虛,倦怠乏力,食少,自汗,舌淡,脈弱者。
北沙參含黃酮、皂甙等,具有祛痰、抗真石、強心等作用。適用于熱病后期或久病陰虛內(nèi)熱,干咳,痰少,低熱,口干,舌紅,苔少,脈細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