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疾病是我們最厭煩的,因為皮膚疾病會在我們的皮膚表面處病發(fā),而且癥狀比較的明顯,患者還有可能會出現(xiàn)瘙癢疼痛之類的問題,非常的可怕,不過現(xiàn)在治療各種皮膚疾病的藥物也是非常多的,比如中藥材白蒺藜就有治療皮膚疾病的效果,到底白蒺藜和蒼耳子的功效分別是什么呢?針對這一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具體的看看文章的介紹吧。
白蒺藜和蒼耳子
白蒺藜葉對生、互生或簇生,單葉或羽狀復(fù)葉;具托葉?;▋尚?,輻射對稱或兩側(cè)對稱;萼片4~5,花瓣同數(shù);雄蕊與花瓣同數(shù),或3至多倍,花絲基部或中部常有小鱗片,子房上位,常4~5室。蒴果或漿果狀核果;分瓣果。約有半數(shù)屬為單種屬。主要分布于干燥地區(qū)。
白蒺藜的功效與作用
1、白蒺藜可以平肝解郁
白蒺藜用于肝陽上亢,癥見頭痛而眩,對于心煩易怒的患者,如果夜寐不寧,中以與桑葉、菊花、蔓荊子、鉤藤等藥同用,這樣會有很好的效果。
2、白蒺藜可以行氣活血
白蒺藜可以用于少腹脹痛,而且可與烏藥、芍藥、川楝子、香附等同用。
白蒺藜可以用于肝熱目疾,癥見目赤多淚,白睛充血、澀痛怕光,可與桑葉、菊花、青葙子、連翹、甘草等同用,有很好的作用。
白蒺藜可以用于胸脅不舒、乳汁不通,屬肝氣郁結(jié)者,可與青皮、橘葉、郁金同用。
蒼耳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實蒼耳子呈紡錘彤或卵圓形,長1~37.5px,直徑0.4~17.5px。表面黃棕色或黃綠色,全體有鉤刺,頂端有2枚較粗的刺,分離或相連,基部有果梗痕。質(zhì)硬而韌,橫切面中央有隔膜,2室,各有1枚瘦果。瘦果略呈紡錘形,一面較平坦,頂端具1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縱紋。其常生長于平原、丘陵、低山、荒野路邊、田邊。
很久以前就有了對蒼耳子的記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蒼耳子,主治風(fēng)頭寒痛,風(fēng)濕,四肢痛,惡肉死肌,膝痛,久服益氣?!侗静菥V目》記載:“蒼耳子,炒香侵酒服,祛風(fēng)補益?!鄙L(fēng)寒;通鼻竅;祛風(fēng)濕;止癢。主鼻淵;風(fēng)寒頭痛;風(fēng)濕痛;風(fēng)疹;濕疹;疥癬。用于風(fēng)寒頭痛,鼻淵流涕,風(fēng)疹瘙癢,濕拘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