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聽人說過馬齒莧,不過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只知道它是一種野菜,據(jù)說是可以吃的,可能是因為田地里的野草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對于馬齒莧也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印象,不過馬齒莧對人的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它還有長命草的稱號,簡直可以說是人參果了的功效了,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馬齒莧又叫什么草,以及了解一下它的功效與作用。
馬齒莧又叫什么草
馬齒莧又被稱為長命草,葉片長得像馬牙,所以被命名為馬齒莧。有新聞媒體指出有一位82高齡的老人家十二年吃了一噸的馬齒莧。馬齒莧人吃了真有讓人延年益壽的功效嗎。
馬齒莧為什么被稱為“長命草”。馬齒莧對人體的保健作用是很好的,對于我們的健康長壽是有好處的,說它是長命草這只是原因之一。另外馬齒莧有極強的生命力,曬干后的馬齒莧放到地上得土得水馬上又能復(fù)活,所以我們稱它為“長命草”、“長命菜”是因它的生命力頑強面得名。
馬齒莧簡介
馬齒莧在田地里面很常見,不少人也食用過它。其實馬齒莧也是一種中草藥,它在降血糖、美容方面有很好的作用。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介紹下馬齒莧以及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吧。
馬齒莧又叫馬芹菜,馬薺菜。別名長命草、五行草、瓜子菜、地馬菜等,為馬齒莧科一年生肉質(zhì)草本植物。我國南北各地均產(chǎn)。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澇,生活力強,生于菜園、農(nóng)田、路旁,為田間常見雜草。
馬齒莧起源于印度,幾個世紀(jì)以來傳播到世界各地,現(xiàn)墨西哥、歐洲、中國和中東都還是野生類型,多以春夏季節(jié)到田野采集野生種的莖葉供食用為主。在英國、法國、荷蘭等西歐國家早已發(fā)展成為栽培蔬菜。目前我國臺灣省正大力推廣人工栽培。馬齒莧肥厚多汁,無毛,高10~30cm,該種為藥食兩用植物。全草供藥用,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種子明目。
現(xiàn)代研究,馬齒莧還含有豐富的SL3脂肪酸及維生素A樣物質(zhì):SL3脂肪酸是形成細胞膜,尤其是腦細胞膜與眼細胞膜所必需的物質(zhì);維生素A樣物質(zhì)能維持上皮組織如皮膚、角膜及結(jié)合膜的正常機能,參與視紫質(zhì)的合成,增強視網(wǎng)膜感光性能,也參與體內(nèi)許多氧化過程。此外,馬齒莧還可作獸藥和農(nóng)藥;嫩莖葉可作蔬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