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生活中應該都吃過牛肉,對于牛骨頭還是比較熟悉的,但是由于牛本身體積就比較大,所以一般成年牛的骨頭也比較粗壯,這就讓不法的商販動了歪心思,使用牛骨來冒充一些藥材;比如虎骨經(jīng)常就有假的出現(xiàn),所以我們要學會區(qū)分,那么虎骨和牛骨鑒別的辦法是什么呢?針對這一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具體的看看文章的介紹吧。
【鑒別要點】
鑒別真品虎骨應掌握以下四點:一是虎頭較圓,頂骨正中有淺槽一條,犬齒光潤壯大;二是尾部22~28節(jié),約占身長之半;三是腿骨,前有“鳳眼”,后有“邦骨”,骨質(zhì)沉重、油潤細膩;四是斷面空隙約占1/3,骨髓灰黃色,呈“絲瓜絡”狀。
與偽制品及混充品的鑒別:一是牛骨偽制品,多做有兩個利爪及覆蓋假皮毛,利爪可見雕刻痕跡;無“鳳眼”、“邦骨”,骨質(zhì)較輕、色暗白,斷面無網(wǎng)紋,有牛腥味;二是熊骨混充品,頭骨似狗頭,腿骨方形細彎曲,斷面油性較大,無“絲瓜絡”網(wǎng)紋,尾骨短,爪前六后五;三是猞猁骨,頭似狗頭,其主要特征是耳尖有一撮黑毛,而且“體小,骨輕,尾短”。
【名典鑒別】
1、梁:《名醫(yī)別錄》收錄虎骨,只言功效,未及其他。
2、宋:蘇頌曰:“虎,本經(jīng)不載所出,今多山林中有之?!庇衷唬骸盎⒐怯妙^及脛骨,色黃者佳?!?/p>
3、明:《本草蒙筌》載:“虎骨,各處山林俱有,色黃雄者為佳。務審非藥箭中傷?!?/p>
4、明:李時珍曰:“虎山獸之君也。狀如貓而大如牛,黃質(zhì)黑章,鋸牙鉤爪,須健而尖,舌大如掌(生倒刺),項短鼻齆。夜視一目放光,一目看物。聲吼如雷,風從而生,百獸驚恐?!庇衷唬骸胺灿没⒅T骨,并槌碎去髓,炙黃入藥。
5、清:《本草從新》仍沿宋代“以頭骨脛骨良”的準則。
【快速鑒別】
虎的頭骨較圓,額骨平,頰骨較長,頂骨正中有淺槽一條,犬齒光潤壯大。肋骨每邊13根,近脊圓形,近胸部為扁形。前肢上節(jié)下端靠近骨環(huán)處側面有一扁長孔(顆上孔),習稱“鳳眼”,后肢有一根細骨(腓骨),習稱“邦骨”。前足五趾,后足四趾,趾端均具短爪鉤。尾部骨節(jié)為22~28節(jié)。
腿骨重量約與身骨相等,表面均為黃白色或灰白色,細膩有油潤。品質(zhì)以骨干粗壯、淡黃白色、堅重細膩、(腿骨斷面顯網(wǎng)狀)油潤、無殘肉者為好。
全架虎骨計有:頭骨1具(包括下頜骨),頸椎骨7節(jié),胸脊椎骨13節(jié),肋骨13對、胸骨8節(jié),腰椎骨7節(jié),骶骨1塊,尾椎骨22~28節(jié),肩胛骨2片,肱骨(膊骨)2根,尺骨2根,橈骨2根,前爪2只,髖骨(盆骨)1具,股骨2根,臏骨(虎膝)1對,脛骨2根,腓骨(邦骨)2根,后爪2只。全架華南虎重10kg左右,東北虎可達2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