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醫(yī)藥書的時候看到了這樣一個詞,紅大戟;本是無異,卻逐漸被這圖文并茂的野草野花吸引,其中,有一種植物,紅色莖,綠色的葉片,深綠的老葉上拖著淺綠的新芽,顏色過渡的倒是別致,它是紅大戟,不僅外表紅色,折斷的莖里也是紅褐色,又因為根部長得像紅薯,所以又被成為紅心薯;還想知道它的其他名稱嗎?一起來看紅大戟的別名又叫什么。
紅大戟,中藥名。為茜草科植物紅大戟的干燥塊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置沸水中略燙,干燥。本品與京大戟功能有相似處,而干燥的藥材彎曲如獸牙狀,不但外表面有紅棕色者,斷面皮部亦為紅褐色,故有紅大戟、紅芽大戟之名。廣大戟、云南大戟、南大戟,均以產(chǎn)地及功能得名。紅蘿卜、紅心薯,皆以藥材鮮品象形而得名。
又稱紅芽大戟、紫大戟、廣大戟、云南大戟、南大戟、紅其根、紅牙戟、野黃蘿卜、紅蘿卜、走沙黃、紅心薯、土人參、紅牙大戟。塊根呈長圓錐形或長紡錘形,多不分枝,稍彎曲,長3~12 cm,直徑0.6~1.2 cm。表面棕紅色或灰棕色,有扭曲的縱皺紋;頂端可見莖痕。質(zhì)堅實而易折斷,斷面皮部紅褐色,木部棕黃色。氣微,味微辛。以個大、質(zhì)堅實、色紅褐色者為佳。
用于水腫脹滿,痰飲喘急。紅大戟苦寒泄降,能通利二便而瀉水逐飲,為近代治水腫痰飲者所常用,證輕者單用,重者多入復方。治水腫,常與芫花、甘遂、大棗等配伍,有瀉水護胃之效;治痰飲喘急,常與白芥子、甘遂等同用,以增強消痰逐飲之力。用于癰瘡腫毒。紅大戟解毒散結(jié),治瘡癰腫毒,內(nèi)服或外用,單用或入復方,均可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