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是越來越受大家歡迎的,中醫(yī)根據(jù)不同藥材的性狀不同而進(jìn)行整理重組,然后配制成有不同功效的藥方來給患者們進(jìn)行治療。在傳統(tǒng)醫(yī)學(xué)文化中,中草藥本來就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不一樣的植物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和習(xí)性,采藥者把它們采集起來,做成不一樣的可以治病的藥品,給醫(yī)學(xué)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益智仁的功效與作用。
益智仁為姜科植物益智的成熟果實。主產(chǎn)于廣東﹑廣西、云南、福建等地。株高1-3米;莖叢生;根莖短,長3-5厘米。葉片披針形,長25-35厘米,寬3-6厘米,頂端漸狹,具尾尖,基部近圓形,邊緣具脫落性小剛毛;葉柄短;葉舌膜質(zhì),2裂;長1-2厘米,稀更長,被淡棕色疏柔毛。夏、秋季間果實由綠轉(zhuǎn)紅時采收,曬干。砂炒后去殼取仁,生用或鹽水微炒用。用時搗碎。
補骨脂與益智仁味辛性溫?zé)?,歸脾腎經(jīng),均能補腎助陽,固精縮尿,溫脾止瀉,都可用治腎陽不足的遺精滑精,遺尿尿頻,以及脾腎陽虛的泄瀉不止等證。二者常相須為用。但補骨脂助陽的力量強,作用偏于腎,長于補腎壯陽,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的腰膝冷痛,陽痿等癥,補骨脂多用。也可用治腎不納氣的虛喘,能補腎陽而納氣平喘。益智仁則助陽之力較補骨脂為弱,作用偏于脾,長于溫脾開胃攝唾,中氣虛寒,食少多唾,小兒流涎不止,腹中冷痛者,益智仁多用。
下元虛寒遺精、遺尿、小便頻數(shù)。可以用益智仁暖腎固精縮尿,補益之中兼有收澀之性。常與烏藥、山藥等同用,治療夢遺,如三仙丸;以益智仁、烏藥等分為末,山藥糊丸,治下焦虛寒,小便頻數(shù),如縮泉丸。脾胃虛寒,腹痛吐瀉及口涎自流。脾主運化,在液為涎,腎主閉藏,在液為唾,脾腎陽虛,統(tǒng)攝無權(quán),多見涎唾。常以益智仁暖腎溫脾開胃攝唾,常配川烏、干姜、青皮等同用,治脘腹冷痛,嘔吐泄利,如益智散;若中氣虛寒,食少,多涎唾,可單用本品含之,或與理中丸、六君子湯等同用。
益智,氣味宰熱,功專燥脾溫胃,及斂脾腎氣逆,藏納歸源,故又號為補心補命之劑。是以胃冷而見涎唾,則用此以收攝,脾虛而見不食,則用此溫理,胃氣不溫,而見小便不縮,則用此入縮泉丸以投。與夫心腎不足,而見夢遺崩帶,則用此以為秘精固氣。若因熱成氣虛,而見崩濁、夢遺等癥者,則非所宜。此雖類于縮砂密,同為溫胃,但縮砂密多有快滯之功,此則止有逐玲之力,不可不分別而審用耳。益智仁治傷寒陰盛,心腹痞滿,嘔吐泄利,手足膝冷,及一切冷氣奔沖,心脅臍腹脹滿絞痛:川烏(炮,去皮、臍)四兩,益智(去皮)二兩,干姜(炮)半兩,青皮(去白)三兩。上件為散。每服三錢,水二盞,入鹽一捻,生姜五片,棗二個,肇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