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步治紅白痢疾:葉下珠鮮草一至二兩。水煎,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紅糖調(diào)服。(《福建中草藥》)
第2步治傳染性肝炎:鮮葉下珠一至二兩。水煎服,一日一劑,連服一周。(徐州《單方驗(yàn)方新醫(yī)療法選編》)
第3步治小兒疳積,夜盲:葉下珠五至七錢(qián),雞、豬肝酌量。水燉服。(《福建中草藥》)
第4步治療痢疾、腹瀉:取新鮮全草2—3兩,或干品1—2兩,洗凈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天1劑,早晚分服。小兒酌減;治療36例,治愈23例,顯效12例,無(wú)效1例。有的服兩次即愈。
第5步治療狂犬咬傷:取全草4—6株(小兒酌減)煎服。另用全草同冷飯粒搗敷受傷之處。6例受狂犬咬傷的患者用上法處理后,均安全無(wú)恙。
第6步治細(xì)菌性痢疾、膀胱炎:鮮葉下珠30克,金銀花葉20克,紅糖20克煎服?;蛉~下珠適量洗凈,加冷開(kāi)水適量,絞汁加紅糖,每日1劑,分2-3次服,連服3-5天。
第7步治傷暑發(fā)熱:葉下珠30克,水煎加蜜服。
第8步治目赤腫痛、夜盲、眼花眼朦:葉下珠30-60克,燉豬肝或鴨肝120克,飲湯食肝。
第9步治腎盂腎炎急性期或慢性急發(fā):鮮葉下珠4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車(chē)前草20克,水煎,每日1劑,分3次服,連服2-5天。
第10步治小兒疳積引起的結(jié)膜炎、夜盲:葉下珠15克,豬肝50克,蒸熟飲湯食肝。
第11步治單純性消化不良:葉下珠15克,水煎服。
第12步治急性黃疸型肝炎:鮮葉下珠、六月雪、茵陳各30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第13步治竹葉青蛇咬傷:鮮葉下珠洗凈,絞汁,用米酒適量或米湯沖服,渣貼患處。
地14步治指頭蛇瘡、飛蛇卵:葉下珠捶雄黃末貼之。
第15步治小兒頭面暑癤:葉下珠捶汁,調(diào)雄黃末抹患處。
第16步濕熱黃疸,泄痢,淋證。本品苦甘性涼,苦以泄降,涼可清熱,其入肝經(jīng),通利肝膽,去濕退黃,對(duì)于濕熱蘊(yùn)結(jié)肝膽,面目皮膚色黃如橘者,與茵陳同用;本品還可清熱利濕通淋,可與金錢(qián)草等藥相伍,用于膀胱濕熱之熱淋澀痛與砂淋、石淋;本品既利濕熱,又解熱毒,配黃連、木香等,還常用治濕熱毒邪下注大腸所致的泄瀉或便下膿血,里急后重。
第17步瘡瘍腫毒,蛇犬咬傷。珍珠草性涼,清熱解毒??芍委煙岫咎N(yùn)結(jié)之瘡毒癰腫、毒蛇咬傷或狂犬咬傷。可內(nèi)服外敷并用,或與白花蛇舌草、蚤休等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