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雷公炮炙論》
【拼音名】Zì Rán Tónɡ
【別名】石髓鉛(《雷公炮炙論》)。
【來源】為天然硫化鐵黃鐵礦礦石。全年皆可生產,在礦區(qū)撿取,除去雜石即得。
【原形態(tài)】等軸晶系。晶體形狀有多種,如立方體、八面體和五角十二面體及其聚形,亦有作葡萄狀、粒狀、鐘乳狀及致密的塊狀者。晶面上有條紋。顏色為淺黃銅色。條痕為棕黑色或微綠黑色。強金屬光澤。解理為不完全的立方體。斷口呈參差狀,有時為貝殼狀。硬度6~6.5。比重4.9~5.2。性較脆。
【生境分布】為分布較廣的硫化物,并能在各種地質條件下形成。
【性狀】多呈規(guī)則的方塊形,大小不一,通常直徑0.3~2厘米,表面平坦,亮黃色,具金屬光澤,酷似黃銅塊,有時表面呈棕褐色。質堅硬,但易砸碎,斷面亮黃白色,有金屬光澤。無臭,無味。以色黃亮、質重、表面光滑、斷面白亮者為佳。
【化學成份】含二硫化鐵,其中含鐵46.6%,硫53.4%。還含銅、鎳、砷、銻等雜質,但也有不含的。
【藥理作用】對骨折愈合的作用。用人工方法使家兔股骨骨折后,每日服用自然銅與虎骨各半的合劑1錢,共服1.5月,對骨折愈合有促進作用,表現(xiàn)為骨痂生長快,量多且較成熟,抗折力亦較對照組強。單獨使用則效果很差。含有自然銅的復方接骨散(含自然銅、骨碎補等共19味)給家兔每日服3克,共服2~8周,對橈骨骨折愈合有促進作用,表現(xiàn)為愈合骨再折的牽引力較對照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