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于垂盆草還不是特別了解的話,現(xiàn)在給您具體介紹下有關(guān)垂盆草的種植及其功效作用。
第一、垂盆草栽培
垂盆草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全草。垂盆草多年生肉質(zhì)草本,生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向陽山坡、石隙、溝邊及路旁濕潤處。分布于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省、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亦有栽培。四季可采,曬干或鮮用。
垂盆草干燥品稍卷縮,根細(xì)短,莖纖細(xì),棕綠色,直徑1至2毫米,莖上有環(huán)狀節(jié),節(jié)上有殘留不定根,先端常帶花,花序聚傘狀,小花黃白色;質(zhì)韌或脆,斷面中心淡黃色。葉片皺縮,易破碎脫落,完整葉呈倒披針形至長圓形,棕綠色。氣微,味微苦。以莖細(xì)、葉多、色棕綠者為佳。
1、原形態(tài):垂盆草多年生肉質(zhì)草本。全株無毛。根纖維狀,不育莖匍匐,長10-25cm,接近地面的節(jié)處易生根。葉常為3片輪生;葉片倒披針形全長圓形,長1.5-2.5cm,寬3-7mm,先端近急尖,基部下延,狹而有距,全緣。聚傘花序,項生,有3-5分枝,花小,無梗;萼片5裂,寬披針形,不等長,長3.5-5mm;花瓣5,黃色,披針形至長圓形,長5-8mm;雄蕊10,2輪,比花瓣短;鱗片5,楔狀四方形,先端稍微凹;心皮5,長圓形,略叉開,長5-6mm。蓇葖果,內(nèi)有多數(shù)細(xì)小的種子。種子卵圓形,表面有細(xì)小的乳頭狀突起?;ㄆ?-7月,果期7-8月。
2、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向陽山坡、石隙、溝邊及路旁濕潤處。[br]資源分布:分布十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3、栽培: 喜陰濕環(huán)境,較耐寒,適宜肥沃的砂質(zhì)壤上栽培。栽培技術(shù)用分株、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北方于春季4-5月,挖出全林,分株后按行株距30cm×15cm栽種,每穴l-2株。扦插繁殖:截取健壯枝條,扦插于苗床中,經(jīng)常保持床上濕潤。左右即葉生根,成活率90%以上。田間管理生長期間注意松土除草,為了預(yù)防高溫季節(jié)日照過強(qiáng),可適當(dāng)間作白鳳仙、決明子、望江南或其他中草藥遮蔭。
4、栽培技術(shù)
選整土地:宜選土壤肥沃、疏松的砂質(zhì)壤土,每畝施廄肥1500-2000kg,深耕20-25cm,曬垡后整平整細(xì),做成1。3m寬畦,備用。
分株繁殖:4-9月份都可繁殖,其繁殖系數(shù)為1:6-1:10,即1.2米可繁殖6-10株。把垂盆草挖出,在畦面上按行距8-10cm開溝,深3-5cm,把植株分開,按株距5cm擺好,根朝下,使大部分莖葉露出土面,覆土壓實,連澆水2次,保持畦面濕潤,5-7天即成活。
中耕除草:澆水后,地稍干就及時松土除草。宜淺松土,切勿傷根和莖。封畦后停止松土。
及時追肥:主要以基肥為主,栽后15-20天,每畝追施尿素8kg,施后澆清水1次,促使匍匐莖和根生長。
適量灌水:垂盆草怕干旱,天旱少雨要及時適量澆水,促苗旺盛生長,為豐產(chǎn)打下基礎(chǔ)。
第二、垂盆草的功效及作用
1、垂盆草適合人群:脾虛腹瀉者慎服。
2、垂盆草食療作用:
垂盆草味甘、淡,性涼;歸肝、胃、大腸經(jīng);
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涼血止血的功效;
主治濕熱黃疸,淋證,瀉痢,咽喉腫痛,癰腫瘡毒,濕疹,燙傷,蟲蛇咬傷,咯血,衄血,尿血。
3、垂盆草做法指導(dǎo):
(1)對于水火燙傷,可用鮮草洗凈搗汁外涂。
(2)用于癰腫初起,除煎湯內(nèi)服外,同時用鮮草洗凈搗爛外敷,還可消癰退腫。
(3)垂盆草善解蛇毒,為民間治療毒蛇咬傷的常用藥品,可單用鮮草半斤,用冷開水洗凈,搗爛絞汁內(nèi)服,每日一至二次;也可配合半枝蓮、野菊花、鬼針草、車前草、生大黃等藥煎湯內(nèi)服,并用鮮草洗凈搗爛外敷。
(4)單用本品治療傳染性肝炎(包括急性黃疸性肝炎,急性無黃疸性肝炎,以及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活動期),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黃赤等濕熱癥狀減輕或消除。
(5)功效:
垂盆草有清熱解毒、清利濕熱、有降低谷丙轉(zhuǎn)氨酶的功效,但脾胃虛寒者慎服垂盆草,垂盆草治燙火傷、癰腫惡瘡、乳腺炎、腮腺炎、丹毒、疤癤等。
垂盆草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全草,垂盆草有清熱解毒、清利濕熱、有降低谷丙轉(zhuǎn)氨酶作用;垂盆草主治清利濕熱、解毒、濕熱黃疸、淋證、瀉痢、咽喉腫痛、癰腫瘡毒、濕疹、燙傷、蟲蛇咬傷、咯血、衄血、尿血。急、慢性肝炎。垂盆草用于濕熱黃疸。能解毒利濕退黃。常與郁金、茵陳蒿、金錢草同用。垂盆草用于癰瘡腫毒,毒蛇咬傷,燙火傷等。能清熱解毒??蓡斡悯r品洗凈搗爛取汁服。并以汁外涂或以渣外敷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