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周期基本正常,經量明顯減少,甚或點滴即凈,或經期縮短不足兩天,經量也少者,稱為月經過少,又稱經水澀少。一般認為經量少于30毫升,相當于西醫(yī)月經不調中的月經稀少。
月經周期正常,經量很少,甚或點滴即凈;也有經期縮短不足兩天,經量亦少,為本病的診斷要點。本病常為閉經的前驅表現。月經過少可與月經周期異常并見,如月經先期量少或月經后期量少。如屬口服避孕藥或肌注避孕針而導致月經過少,則應停藥。
月經過少的診斷,一般是指連續(xù)發(fā)生二次以上。如一貫月經正常,突然月經過少者,應注意是否受孕早期的先兆流產,或異位妊娠所表現的少量陰道出血,必須進一步做有關檢查以鑒別。
經期血量過少應警惕
正常情況下,一次月經出血量約為60毫升左右,低于30毫升為過少,超過80毫升為過多。怎樣知道自己的月經量是否正常呢?衛(wèi)生巾可以幫我們的忙。一般來說,每個周期的用量不超過兩包(10片/包),如果超過三包,且每片都是濕透的,就屬月經過多;如果每次一包都用不到,而且每片的血量很少,就屬月經過少,這兩種情況都屬異常。
一般來說,經血量少,是由于雌激素水平低而引起的。雌激素可刺激子宮內膜的增生變厚,為受孕做準備。如果未受孕,增生的內膜會脫落出血形成月經。體內雌激素水平低會導致子宮內膜增生得不夠厚,月經時出血少,這種情況日后是會影響受孕的。
但初潮后不久的少女,體內雌激素分泌還沒有達到平衡穩(wěn)定狀態(tài),因此一般經血量都不多,而且月經有時提前有時錯后來,都是正常的。即使在形成規(guī)律的月經周期,或出血量也較穩(wěn)定后,但遇上情緒緊張,環(huán)境改變,或心理壓力加大,或突然變故的刺激等,都有可能導致內分泌的暫時性紊亂,使雌激素分泌增減,使經血量增多或減少,只要以上暫時性因素消失,月經又可恢復正常。
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營養(yǎng)不良引起的。有些女孩有挑食、偏食的習慣,身體瘦弱;還有的人為了減肥而刻意減少食物攝取量,導致營養(yǎng)供給不夠。但青春期身體發(fā)育迅速,繁重的學習任務和較大的活動量要消耗較多能量,需要補充足夠的營養(yǎng)和熱量,如果吸收的養(yǎng)分不足以滿足身體的需要,身體產生防御性反應,也可能引起經血量過少,甚至閉經。這種情況不僅引起子宮等生殖系統(tǒng)發(fā)育不良,為未來患不育癥埋下隱患,而且會引起全身免疫功能的下降,為疾病的侵蝕創(chuàng)造條件。青春期少女應多學習一些保健方面的知識,切不可因無知而損害自己的身體。
如果月經周期穩(wěn)定后經血量持續(xù)過少,又不是因為營養(yǎng)缺乏造成的,同時發(fā)現身體發(fā)育不理想,如乳房、臀部隆起不明顯,就要引起警惕,需要盡快去醫(yī)院就診,檢查雌激素水平。發(fā)現雌激素偏低還要尋找偏低的原因,多數是由于內分泌系統(tǒng)的疾病所引起。找出病因進行治療,在醫(yī)生的指導下補充雌激素,是能夠改變月經狀況的。
古方說:“腎主骨生髓,腦為隋之?!?。采用天然的艾草或艾絨來補中益氣,活血化淤,能調和婦科癥狀,運用獨特的傳統(tǒng)中醫(yī)方法在神厥穴上灸治,通過神厥給藥,升溫降濁,達到激發(fā)腺軸的功能,輔助治療疾病,提升女性雌激素和卵巢的分泌量而滋潤肌膚,平衡陰陽,起到保健、養(yǎng)顏和治療的功效。
穴位的定位及穴位的功效
1、神闕:
主治:溫陽救逆、利水固脫。主治痢疾、繞臍腹痛、脫肛、女人血冷不受胎、中風、水腫鼓脹、腸炎、產后尿潴留。
2、水分:
定位:臍上1寸。
主治:幫助恢復腹部肌纖維的彈性,有利于收腹祛脂同時可消除水腫,小便不利,腹痛。
3、水道:
定位:下腹部臍下3寸、旁開2寸。
主治:增強腹直肌彈力纖維的彈性增強水液代謝能力,有利于皮下脂肪的消除,對痛經、閉經、小便不利有效。
4、天樞:
定位:臍旁開2寸
主治:腹脹腸鳴、繞臍痛、便秘、月經不調等。
5、歸來:
定位: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當前正中線旁開2寸。
主治:活血化淤、調經止痛、月經不調、帶下、卵巢炎、秘尿系統(tǒng)疾病、陰*痛、男女生殖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