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都是家長們都擔驚受怕的時候,也是我們嬰兒游泳行業(yè)要加強消毒安全的時候。因為春季的3、4、5幾個月以及秋季的10、11月是手足口病的高發(fā)期。近日隨著天氣轉(zhuǎn)暖,手足口病有卷土重來的趨勢。對于“手足口”這個名詞,我們已經(jīng)不陌生了,不過,手足口病可防、可治、不可怕,做到下面這幾點,我們就能給寶寶做好預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
在家寶寶的防治
手足口病春季病例開始多發(fā),主要與溫暖、潮濕、多雨以及氣候變化等因素有關(guān),雖然目前還沒有相關(guān)疫苗,但只要早預防、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是完全可防可治可控的。
1.飯前便后洗手
飯前便后、外出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寶寶洗手,避免接觸其他已經(jīng)患了手足口病的孩子。另外,注意糾正孩子吸吮手指、摳鼻孔、咬食玩具等不良小動作。
家長或者爺爺奶奶在接觸寶寶前,替寶寶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
2.嬰兒用品消毒
有效的消毒措施有助于預防手足口病。寶寶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鐘或者煮沸3分鐘。寶寶和家長的食具等如果是耐高溫的材料,建議通過用煮沸20分鐘的方法進行消毒。玩具應定期清洗、消毒,并避免幼兒將其放入口中咬弄。
3.飲食干凈
不要讓寶寶喝生水、吃生冷食物。為孩子準備食物時,請將食物徹底清洗干凈,并加熱煮熟。盡量不給孩子食用剩飯剩菜,不要將蛋糕、餅干等食品長時間暴露于空氣中。寶寶的飲食宜清淡,少吃油膩、燥熱、難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以免腸胃“疲勞”。
4.少到人多密集的地方
手足口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寶寶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huán)境衛(wèi)生,居室要經(jīng)常通風,勤曬衣被。如果寶寶出現(xiàn)手足口病相關(guān)癥狀要及時到醫(yī)療機構(gòu)就診。在家里治療的寶寶,應注意不要接觸其他孩子。至少要在家隔離三周,這樣既可以避免傳染其他寶寶,也能防止自己被新病毒感染。
寶寶游泳場所的防治
1.室內(nèi)常通風換氣
保持空氣清新,這樣即使有病毒擴散,因空氣中的病毒量降低,就可以不致病,比如在開放的環(huán)境里,即使距離近一些也可能問題不大。相反,在密閉的環(huán)境里面,哪怕只有一兩米的距離,傳染的危險性也會大大增加。手足口病流行季節(jié),教室要保持良好通風。
2.玩具、門把手等要消毒
活動室及游泳區(qū)域地面每天濕式拖掃,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毫克/升消毒液拖地一次。門把手、桌、椅等各種物體表面每天用清水擦拭,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毫克/升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泳圈、玩具、桌椅等,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消毒;浴巾、毛巾要拿到陽光下暴曬,做好消毒工作。
3.“察言觀色”
寶寶要進行游泳區(qū)前的檢查,查看寶寶的精神狀況有沒有異?,F(xiàn)象,重點查看有無發(fā)熱及皮疹的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手足口病可疑患兒時,立即告知患兒家長,并對患兒采取及時送診;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手足口病的癥狀:
除了懂得預防手足口病之外,我們還要學會該病發(fā)病的一些征兆,及時發(fā)現(xiàn),有利于寶寶身體康復。
手足口病是以手足口發(fā)生皰疹為主要特征。染上該病后,孩子一般會持續(xù)發(fā)熱,熱程為2~7天不等。體溫越高,熱程越長,病情越重。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愛吃東西。幾天后,手、足、口、屁股等部位會出皮疹。
患兒發(fā)病時,還會伴有發(fā)熱或感冒樣癥狀,比如頭痛、鼻塞,容易誤診為感冒。但一般小兒體溫都不高,多在38°C以下,且持續(xù)時間較短一般不超過2天。一旦孩子出現(xiàn)以下癥狀之一:持續(xù)高熱不退;皮膚蒼白、濕冷;唿吸、心率明顯增快;精神差、嗜睡、易驚、煩躁不安、嘔吐、抽搐、肢體抖動或無力;應立即送孩子到醫(yī)院搶救治療,決不能延誤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