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生,幫忙看看寶寶這是怎么啦,是上火還是要長牙?。繉殞氝€沒滿月呢,而且這牙齒怎么從牙齦邊上冒出來?”
關于馬牙,本以為沒什么可說的了,可生活中卻經常發(fā)現有很多媽媽并不知道這是什么。有些人雖然知道這是馬牙,但對于馬牙的了解卻知之甚少,甚至知道的那些“常識”僅僅是不靠譜的民間說法而已??磥?,有些科普還真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多啰嗦幾遍才行。
1.馬牙是個什么呢
因為大多數小孩子出生數周之后會在口腔內上顎中線兩側或者牙齦邊緣看到一些類似于牙齒尖尖的黃白色小點,很多新晉媽媽都會問到這個問題,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馬牙”。媽媽們緊張得很自然,寶貝莫不是那么早就長牙了吧?還是什么膿包米粒?是不是要處理一下?
其實這個我們醫(yī)學叫做上皮珠,是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短暫現象,絕非病態(tài),一般在數月內會自行脫落,不需要治療。
牙齒發(fā)生形成,是在胚胎5周的時候由牙板(dental lamina)向深層的結締組織內延伸,末端細胞開始分化增生,形成牙胚。而乳牙胚發(fā)育到一定程度,牙板就會破裂,大部分被吸收,殘余勢力則逐漸增生角質化,在牙床上形成小球狀的白色顆粒,也就是“馬牙”。
2.馬牙還有好幾種呢~
新生兒嘴巴里的“馬牙”一般根據位置分三類:
Epstein’s pearls,主要沿上顎正中縫兩側分布;
Bohn’s nodules,主要分布于上下頜牙槽嵴內外側,或者上顎遠離正中縫處;
Dental lamina cysts,主要在上顎正中縫,或者是上下頜牙槽嵴頂處。(滋媽感覺這個跟第一個超級像啊,就是多了幾顆米嘛)
不管在哪一個部位,它們的構成都一樣是角化上皮結節(jié)。在口腔內表現為白黃色的小點,輕拭無法去除,強力擦洗后可能會造成皮下粘膜的出血。所以媽媽們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故意去擦除,或者挑掉這些“馬牙”,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本來免疫系統(tǒng)就很脆弱的寶寶,口腔粘膜損傷而造成感染。
3.千萬別把需要治療的鵝口瘡給混淆了
另外,需要跟馬牙鑒別的是鵝口瘡,一種由白色念珠菌造成的粘膜損害。通常在牙齦周圍形成,有斑片狀白膜,像奶塊一樣,用棉簽輕觸不掉,但稍用力可輕輕剝去,露出鮮紅的粘膜創(chuàng)面。如果有這個情況就不是鬧著玩的了,需要就醫(yī)處理。
因此,媽媽們在對自己寶貝進行日常的口腔護理的時候可以細心區(qū)分:如果是可拭去的鵝口瘡請馬上到口腔科、兒科或者哺乳門診就診,但如果是馬牙則不需要任何處理,自行會脫落消失的哦。
馬牙對寶寶有什么影響嗎?
長馬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并非疾病。馬牙并不會對嬰兒產生任何不良影響,無疼痛不適,也不會影響喝奶以及乳牙發(fā)育。嬰兒吮奶過程中牙床和乳頭摩擦,經過一段時間后“馬牙”便會自行脫落或吸收,無需任何治療。個別營養(yǎng)不良的寶寶長馬牙后脫落的時間可能會延后。
“擦馬牙”太不可取
不少人認為寶寶長馬牙后會又痛又癢,而且還會影響睡眠以及喝奶,并且把長馬牙的原因歸結為上火。因此為了給寶寶“治病”減輕痛苦,有人給寶寶喝降火的中藥湯,有人提出給寶寶“擦馬牙”或“挑馬牙”,也就是用手指纏布去擦或者直接拿針去挑。
不得不說,這些做法純粹是好心辦壞事。寶寶長馬牙后,最需要注意的是日常口腔衛(wèi)生,然后等待自愈就可以了。人為去掉馬牙的行為都是非常危險的,寶寶的口腔黏膜非常薄嫩,如果強行挑破或者擦破很容易損傷牙齦造成局部感染,感染一旦擴大還可能導致蜂窩組織炎、敗血癥,甚至危及生命。
提醒:如果馬牙太大已經影響到寶寶喝奶了,這種情況下可以用2%紅汞消毒,用消毒針挑破“馬牙”,排出內容物后一般幾天就可愈合。
之前還曾聽說過這樣的病例,一個農村的新生兒長了馬牙后,奶奶聽信鄰居的建議,用鍋底灰給孩子擦馬牙,結果造成感染,沒多久后竟很快發(fā)展成敗血癥。因為送醫(yī)院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一個鮮活的小生命就這樣沒了,僅僅因為一顆馬牙。
所以,帶個娃著實不容易,該有的常識必須學起來!切莫讓你的“愛”成了傷害孩子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