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熒光染色診斷是一種病理診斷手法,它利用免疫熒光染色以及顯微鏡觀察來進行疾病的診斷。
免疫熒光染色診斷的原理是根據(jù)抗原抗體特異性的結合反應,將已知的抗體標記上熒光素制成能激發(fā)熒光的抗體,然后以它作為探針來檢測組織和細胞內(nèi)的相應抗原。免疫熒光染色診斷可以分為直接免疫熒光染色診斷和間接免疫熒光染色診斷。
在直接免疫熒光染色診斷中,使用的染色方法是直接染色法。特異熒光抗體被直接標記上熒光素,然后與抗原反應一段時間后,洗去未參加反應的抗體,最后在顯微鏡下觀察,根據(jù)陰陽標本對照得出診斷結果。
而在間接免疫熒光染色診斷中,使用的染色方法為間接染色法和抗補體染色法。間接染色法常用已標記和未標記的抗體分別與抗原反應,將形成的兩種復合物再次結合形成新的復合物,洗去多余抗體后在顯微鏡下觀察得出診斷。
免疫熒光染色診斷通常用于檢查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各類標本,比如在乳腺癌組織中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免疫組化染色顯示2+時,就需要做免疫熒光染色。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需要建議查閱相關論文。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