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xù)觀看
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方法
- 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方法
-
參與醫(yī)生
海南省婦女兒童醫(yī)學中心 張篤飛 主任醫(yī)師

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首先要有合適的適應癥,比如常見的房間隔缺損,包括繼發(fā)孔型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還分為膜周部室間隔缺損以及肌部室間隔缺損。另外,還有肺動脈瓣狹窄、主動脈瓣狹窄、主動脈縮窄、動脈導管未閉等,都可以實施介入治療。
其方法有共同之處,首先通過穿刺血管,把導管、導絲送到心臟有病變的部位實施操作,全程都在DSA機引導下完成。DSA機導引導管、導絲到達部位之后,比如在房間隔缺損會穿刺股靜脈,經(jīng)導管在缺口的部位釋放出房間隔封堵器,釋放后經(jīng)過推拉試驗,檢驗封堵器如果固定位置良好,就會釋放封堵器,該封堵器會在病灶部位把缺損封住,2-3個月之后就會長好,機體會長成內皮細胞將其包繞起來,固定良好,達到治愈目的。
其它像動脈導管未閉、室間隔缺損,操作原理也相似,也是在缺損部位,在位置固定良好的情況之下釋放封堵器。整個介入治療屬于微創(chuàng),創(chuàng)傷很小,機體沒有任何疤痕,而且恢復較快,一般術后1-2天就可以出院,在把握好適應癥以及術中操作動作輕柔,一般都很安全,而且效果很可靠。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