萆薢這兩個字可以說是比較生僻的字了,很多朋友對這兩個字都不是特別的熟悉,其實這兩字的讀音是bi xie,看這發(fā)音似乎是一種很厲害的藥材;這是一種野生的植物,藥用價值是非常大的,而且目前萆薢是沒有人工種植的,都是野生的,那么到底萆薢飲片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呢?針對這一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具體的看看文章的介紹吧。
萆薢別名:白菝葜、百枝、竹木、粉萆薢、赤節(jié)、川萆薢、土薯蕷、山田薯、蔴甲頭。
萆薢有綿萆薢和粉萆薢之分。綿萆薢為不規(guī)則的斜切片,邊緣不整齊,大小不一,厚2~5mm。外皮黃棕色至黃褐色,有稀疏的須根殘基,呈圓錐狀突起。質(zhì)疏松,略呈海綿狀,切面灰白色至淺灰棕色,黃棕色點狀維管束散在。氣微,味微苦。粉萆薢:為不規(guī)則的薄片,邊緣不整齊,大小不一。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黃白色或淡灰棕色,維管束呈小點狀散在。質(zhì)松,略有彈性,易折斷,新斷面近外皮處顯淡黃色。氣微,味辛、微苦。
萆薢的功效和作用也有很多種,用于膏淋,白濁,白帶等癥:萆薢能利水濕而分清濁,為治膏淋要藥。常用于膏淋,小便混濁,白如米,常與烏藥、益智仁、石菖蒲等同用,如萆解分清飲。用于風濕痛,腰膝酸痛等癥:萆薢能祛風濕,通絡(luò)止痛,善治腰膝痛,筋脈關(guān)節(jié)屈伸不利。若偏于寒濕者,可與附子、牛膝等同用,如萆薢丸。治小便時下白,凝而如油,澄下如膏:萆薢、益智仁、石菖蒲、烏藥。
萆薢還可以用于治療小便頻數(shù),小便失禁(尤其小兒)。配益智仁、烏藥。用于治療膏淋(尿液混濁如膏,或如米湯,小便短澀,欲出未盡)。有濕熱證候者(可見于急性尿道炎、膀胱炎),配車前子、黃柏等以加強祛濕清熱作用,方如程氏薢分清飲;有陽虛腎虛證候者(可見于慢性前列腺炎、各種原因引起的乳糜尿等),配烏藥、益智仁等,方如萆薢分清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