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是啥,應該有一部分人對這個還是很了解的,但是對于它的基本信息有多少人了解呢?除了這個五味子,我們再來說說蛇床子,對于蛇床子你又知道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些,蛇床子別名野胡蘿卜子,為傘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實,夏、秋二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溫腎壯陽,燥濕,祛風,殺蟲,用于陽痿、宮冷、寒濕帶下、濕痹腰痛;外治外陰濕疹、婦人陰癢、滴蟲性陰道炎,五味子蛇床子都是些什么呢?
五味子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實。前者習稱北五味子,后者習稱南五味子。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摘,曬干或蒸后曬干,除去果梗及雜質(zhì)。唐等新修本草載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五味子分為南、北二種。古醫(yī)書稱它荎蕏、玄及、會及,最早列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上品中藥,能滋補強壯之力,藥用價值極高,有強身健體之效,與瓊珍靈芝合用治療失眠。
五味子分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北五味子質(zhì)比南五味子優(yōu)良。北五味子呈不規(guī)則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徑5~8mm。表面紅色、紫紅色或暗紅色,皺縮,顯油潤,果肉柔軟,有的表面呈黑紅色或出現(xiàn)白霜。種子1~2,腎形,表面棕黃色,有光澤,種皮薄而脆。果肉氣微,味酸;種子破碎后,有香氣,味辛、微苦。北五味子主要產(chǎn)地為東北地區(qū)及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南五味子粒較小。表面棕紅色至暗棕色,干癟,皺縮,果肉常緊貼種子上。
蛇床子多年生草本。莖多數(shù),自根莖生出,高可達60厘米,基部匍匐生根,簡單或分枝,四棱形,具淺槽,常染紫紅色,極密被白色平展剛毛,下部較疏,節(jié)間伸長,比葉片長很多。葉三角狀卵圓形,長約1.2-2厘米,寬約1-1.7厘米,先端鈍或銳尖,基部圓形或近淺心形,邊緣為圓齒狀鋸齒,上面欖綠色,被白色纖毛,近邊緣較密,下面較淡,主沿各級脈上被白色纖毛,余部有不明顯小凹腺點,側脈4-5對,與中脈在上面微凹陷或近平坦,下面帶紫紅色,明顯隆起;葉柄極短,長1-3毫米,常帶紫紅色,密被白色平展剛毛。